2009年4月22日

[轉貼] 台灣癌症防治網 甲狀腺癌的診斷

原文出處: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14&blogId=1

甲狀腺癌的診斷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 張天鈞主任 2008 七月 01

甲狀腺的功能和作用
甲狀腺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左右各一葉,它可以利用碘和酪胺酸合成甲狀腺荷爾蒙。它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缺乏,在小孩子會影響智力的發展和生長,因此造成呆小症。如果在大人,則會使新陳代謝減慢,導致浮腫、便秘、怕冷,嚴重時意識昏迷。若分泌過量,相反的可以導致手抖、心悸、怕熱、體重減輕、大便次數增加、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甲狀腺疾病與腫大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過去由於食物中缺乏碘,所以罹患甲狀腺腫的人相當多。民國56年起,政府在食鹽中加碘,雖然因此使得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減少相當多,也因此不容易看到巨大的甲狀腺腫,可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甲狀腺疾病仍然相當常見,而甲狀腺結節就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甲狀腺結節腫的鑑別診斷
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自己看到或觸摸到前頸部有一個結節而來就醫,利用觸診檢查可以分辨其硬度、大小、表面是否平滑、是否有壓痛,以及其周邊的淋巴腺是否腫大。另外可以觀察其皮膚顏色是否變紅。

良性結節性甲狀腺腫通常不會有壓痛,皮膚顏色亦正常,表面平滑有彈性,吞嚥時會上下移動。雖然經由觸診就可以大約診斷出來,但為求得準確,可以作超音波檢查,觀察結節是實心或囊腫或部份囊腫。如果結節為低回音且有微小鈣化點,則很可能是癌症。
對結節腫進一步可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經由細胞學變化來判定病變的病理變化。如果囊腫內有小的實心部份,特別是有微小鈣化點時,可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盲目的抽吸細胞,可能會遺漏重要的病變部份。

甲狀腺癌
至於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腫,也就是甲狀腺癌,包括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及甲狀腺未分化癌等。

1. 甲狀腺乳突癌
甲狀腺乳突癌約佔甲狀腺癌的80%以上,在食鹽加碘的地區乳突癌的比率較高。在缺碘地區,則濾泡癌的比率會增多。甲狀腺乳突癌是甲狀腺癌當中預後最好的,十年的存活率超過90%。
甲狀腺乳突癌臨床的特點是任何年紀都可能會發生,觸摸時腫瘤無壓痛、硬而表面有細小顆粒狀,可能有旁邊的淋巴腺腫大。在超音波下可以看到低回音的結節,有些有微小鈣化點,這是診斷甲狀腺乳突癌和髓質癌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甲狀腺乳突癌常常會出現囊狀病變,因此有時需要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免誤診為甲狀腺囊腫。

由於超音波及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進步,對來作健康檢查的病人,我們甚至可以發現用手觸摸不到的1公分以下的甲狀腺乳突癌。

2. 甲狀腺濾泡癌
甲狀腺濾泡癌通常發生於中老年人,雖然不易出現局部淋巴腺轉移,但很容易經由血液出現遠處骨頭和肺部轉移。在診斷上,甲狀腺濾泡癌觸診起來硬而有彈性,表面比較不像乳突癌那麼有顆粒狀。同樣的我們可以利用超音波和細針穿刺細胞學來診斷,超音波的變化以低回音結節為主,在細胞學上則可看到很豐富的細胞裸核聚集成群、核大小一致或有不同。由於和濾泡腺瘤事實上不易區別,因此我們通稱做濾泡腫瘤而作手術,在手術取下的組織再詳細觀察是否有侵犯被膜或血管。

3. 甲狀腺髓質癌
甲狀腺髓質癌比較少見,但由於一些病人有家族遺傳性,因此可能在發現一個病人後,會同時發現家族裡有很多病人。在臨床上觸診時可以摸到一個硬的結節,旁邊的淋巴腺可能有腫大,甚至比甲狀腺結節還大。在超音波下可以看到局部低回音伴隨微小鈣化點的變化。細胞學上則可看到三種細胞型態,但不一定同時存在。細胞變化包括小而圓的細胞、大而核偏心或多核的細胞,以及紡綞型的細胞,而最特殊的是其細胞質在劉氏染色下有藍色的邊緣。

由於甲狀腺髓質癌病人有些有家族遺傳性,且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甲狀腺髓質癌、副甲狀腺增生或腺瘤,以及嗜鉻細胞瘤)有關,所以應詳細詢問其家人之病史,並作血液DNA之RET致癌基因分析,觀察有否突變,若有突變則應作家族篩選,找到自上一代遺傳到致癌基因的病例,及早手術治療。因為這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所以自上一代遺傳到的機會很大。

4. 甲狀腺未分化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通常發生於年紀較大的人,過去有甲狀腺腫,突然迅速變大。這時甲狀腺不但硬,而且可能出現皮膚變紅。在診斷上利用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很容易就可看出未分化的細胞,但由於甲狀腺未分化癌有時候會合併高燒及甲狀腺腫塊內出現無菌性的化膿樣變化,有時會誤以為是急性甲狀腺炎,這時照胸部X光可能會有幫助,因為常常這時已出現肺部轉移。

結語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而甲狀腺結節更是常見的症狀。只要及早發現,加以治療,預後通常很好。相信本篇文章可以使讀者對甲狀腺癌有較清楚的概念,在甲狀腺癌的早期發現及早期診斷上都有幫忙,自然就可以減少甲狀腺癌的傷害。

[轉貼] 台灣癌症防治網 甲狀腺癌之外科手術治療

原文出處: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15&blogId=1

甲狀腺癌之外科手術治療
台北榮總急診外科 李建賢主任 2008 七月 01

甲狀腺癌是人體除了卵巢以外最常見的內分泌腺體癌;1996年美國估計一年有15,600個新病例,而大約1200例死於甲狀腺癌。在台北榮總之惡性腫瘤病例中,甲狀腺癌之發生率居女性癌症之第六位,居男性癌症之第十一位(89年)。大部份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僅5%屬於惡性。甲狀腺癌包含有許多不同的細胞型式,例如:乳突狀、濾泡狀(含赫式細胞)、髓質狀及分化不良型,而腫瘤生長的特性也從發展很慢的甲狀腺乳突癌至最惡性的、可在一年內死亡的甲狀腺分化不良性癌。

甲狀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並視狀況給予放射性原子碘治療,分述如下:

一、甲狀腺乳突癌
甲狀腺乳突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病人在臨床上常見有頸部淋巴腺腫大及轉移。有頸部淋巴轉移者可能會增加頸部復發的危險性,但是對存活時間卻沒有太大影響。關於外科治療,所有在腫瘤附近的淋巴結及在頸動脈鞘內側之淋巴結應於摘除。預防性淋巴結廓清術(於臨床上並沒有明顯轉移時)並非必需。改良式根除性頸部廓清術乃是針對臨床上有明顯頸部淋巴轉移的病人施行,因為放射性原子碘及放射線治療對於頸部的淋巴轉移效果不甚理想。

二、甲狀腺濾泡癌
甲狀腺濾泡癌在碘充足區佔所有甲狀腺癌10%,但是在流行性甲狀腺腫地區則上升至40%。濾泡性癌常由血行轉移至肺、骨頭及其他組織。

赫氏細胞癌緣於濾泡細胞,其行為模式和進行性像乳突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此腫瘤與濾泡性癌不同的是比較常見局部淋巴擴散,這點類似甲狀腺乳突癌,另外,與甲狀腺濾泡癌不同的是赫式細胞癌很少吸收放射性原子碘。然而這類腫瘤卻常製造甲狀腺球蛋白;因此,血漿甲狀腺球蛋白的值可用來偵測仍存在或復發的殘餘腫瘤。對於赫式細胞癌的病人,若能安全地接受手術治療,應施行甲狀腺全切除,因為其它治療通常是無效的。

三、甲狀腺髓質癌
甲狀腺髓質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的3%-5%,大部份甲狀腺髓質癌病患(80%)沒有家族史,其餘20%為顯性遺傳。甲狀腺髓質癌的病人適於甲狀腺全切除,因為這類腫瘤在甲狀腺內常呈多發病灶,而且這類腫瘤在甲狀腺內常不吸收放射性原子碘。當甲狀腺髓質癌合併有C細胞增生時,有可能是家族性,因此家族成員必須仔細篩檢是否有甲狀腺髓質癌及第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有趣的是大部份C細胞癌位於甲狀腺上1/3或下2/3的側面。這些位置幾乎很接近副甲狀腺。甲狀腺髓質癌對放射性原子碘治療效果不佳,故這些病人需要的治療不僅是甲狀腺全切除,還要由頸部中央從同側頸動脈至對側頸動脈清除所有的脂肪纖維,如此療效最好。
大於2公分的甲狀腺髓質癌病人都適合做同側改良性頸部淋巴廓清術,因為超過50%的這類病人有頸部淋巴轉移。甲狀腺全切除後應該以pentagastrin、calcium、或倆者並用行激發測驗以檢查血中抑鈣素(calcitonin)值,確定是否所有癌組織已經被清除。

四、甲狀腺分化不良癌  
甲狀腺分化不良癌對病人及外科醫生都是最困難的情況。分化不良性甲狀腺癌的病人,有時需要由侵犯比較少那一側先手術,這是為了要將氣管及其它界線分清楚。以Karolinska醫院治療病人的方式為例,該院採取先給於病患化學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此後2-3週再行甲狀腺切除術,腫瘤要盡可能切除,術後再加上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雖然19例病人中有16例死於甲狀腺癌,然而有三個病人存活了31、61及80個月,而且沒有一個是死於頸部疾病的問題。若不論遠端轉移的結果,有50%甲狀腺分化不良癌的病人是死於無法控制的局部侵犯。

五、復發性癌   
復發性甲狀腺分化癌的病人仍可藉甲狀腺全切除或頸部淋巴結廓清術而得到痊癒的機會。有少數病人當其它治療都無效時,咽喉切除可能是有顯著療效的姑息性治療,但施行前一定要知會病人。病人若曾接受一葉及狹部切除,要再行甲狀腺全切除時,併發症並不會很高。大多數的病例,因為副甲腺及喉返神經沒有被探查過,應該很容易由甲狀腺分出來而不致受傷。如果兩側頸部都已經被探查過,再次手術就比較困難。對於任何可能是癌的病灶宜行整葉切除,以避免橫斷腫瘤導致擴散及需要在結疤的區域行再次手術。

臨床上對於甲狀腺乳突癌合併,淋巴轉移有不同的意見。預防性淋巴結廓清術是不必要的,因為就算是淋巴存有顯微癌(佔至少80%的病人),僅約8%的病人會發展至臨床復發現象。
有些研究認為淋巴有轉移並不影響存活,更有人認為頸部淋巴結轉移是有益的,雖然後來歸納只對年輕的病人有益。另有很多研究包括歐洲之EORTC合作報告,認為淋巴結轉移會影響存活。在頸動脈鞘外側可摸到淋巴結病變的病人應行改良性頸部廓清術。只摘除大的淋巴結因為有高復發率,不受肯定。傳統上行根除性頸部淋巴結廓清術並不被鼓勵,因為對存活並沒有改善,而且影響美觀,及合併長期失去功能的缺點。

外科治療的原則
經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是癌的病人應該接受甲狀腺摘除手術,過去頸部曾接受低劑量放射線治療而具有甲狀腺結節的病人宜直接手術而不需要細針穿刺抽吸,因為這類病人有40%的機會是癌而且細針穿刺抽吸對多病灶區的失誤率高。甲狀腺的囊狀病灶多數是良性的、70%的單純性水囊能以適當地抽吸為治療而不需切除;但是對於複雜性水囊併實質性的病灶則需要切除;另外超過4公分的水囊,及至少嘗試抽吸過3次病灶仍然復發者也要考慮切除。在病人接受手術、全身麻醉以前,生化檢查要確定甲狀腺功能在正常狀態。

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究竟要作甲狀腺全切除或少於全切除存在很多爭議。許多學者主張對大部份腫瘤超過1公分的甲狀腺癌病人施以甲狀腺全切除。最主要的理由是對於由濾泡細胞衍生而來的甲狀腺癌全切除後可促進癌細胞對放射性碘的攝取,以找出並治療殘留的甲狀腺癌組織。甲狀腺全切除包括切除對側甲狀腺,至少87.5%的機會可發現顯微甲狀腺癌。

另外,血漿中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的值於甲狀腺全切除後用以偵測殘留或復發的甲狀腺腫瘤比沒有全切除者靈敏,因為剩餘的正常甲狀腺所製造甲狀腺球蛋白會干擾檢查。有作者發現對於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續以放射性原子碘治療及接受TSH壓抑治療者,復發率最低而且存活時間最好。Messini等報告500例具有甲狀腺乳突癌及濾泡癌的病人先以甲狀腺全切除,然後以放射原子碘清除殘存癌組織,其死亡率為1%。然而甲狀腺不完全切除也沒有接受放射原子碘治療者死亡率為30%。

Schlumberger等報告33例胸部x光正常,但是放射碘核子掃描顯示肺部有轉移者,經放射碘治療後有64%的病人完全緩解,然而另186例胸部x光不正常者,則僅8%的病人完全緩解。這些發現者的結論是〝殘留的正常甲狀腺組織會降低放射性原子碘及甲狀腺球蛋白的偵測及治療能力〞。

高危險群病人的腫瘤不吸收碘131者,應以核磁共振掃瞄或電腦斷層追蹤,包括赫氏細胞癌,髓質癌,及部分乳突癌及濾泡癌的病人。對於髓質癌的病人,宜定期測血中抑鈣素及癌胚抗原CEA值。其值上升要小心為持續性疾病,核子掃描例如thallium,碘131MIBG及DMSA罕有幫忙;但是選擇性靜脈注射Pentagastrin、Calcium以激發式測驗血中抑鈣素濃度,已有報告對偵測隱性甲狀腺髓質癌有幫助;經激發上升的抑鈣素值常可發現肝臟轉移。

所有源於濾泡細胞甲狀腺癌的病人都應給予足夠甲狀腺賀爾蒙來抑制血清中之TSH濃度。文獻報告大部份甲狀腺癌有TSH接受器並能接受TSH的刺激生長。TSH壓抑治療可明顯降低腫瘤的復發並改善存活。

為了減少復發並改善存活的作法是一開始作適當地甲狀腺切除術,再以放射性原子碘治療並作甲促素(TSH)壓抑治療。早期轉移或復發的病人有些能以放射性原子碘及再手術成功地治療。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對偵測甲狀腺全切除後是否復發是很敏感的方法,血中甲狀腺球蛋白值上升的病人應該做放射碘掃描。

結論
甲狀腺癌經常以甲狀腺結節來表現,細針穿刺抽吸是診斷細胞形態最好的選擇,另外,可輔以放射碘掃描及超音波,有甲狀腺結節的病人曾有頸部接受過低劑量放射線治療者是甲狀腺癌之高危險群。檢查血清抑鈣素濃度對篩檢家族成員是否有甲狀腺髓質癌是必須的。乳突癌及濾泡癌至少應接受甲狀腺一葉切除合併狹部切除;甲狀腺全切除能降低復發並促進放射性原子碘輔助治療及追蹤,改良式根除性頸部淋巴結廓清術適於摸到同側頸部淋巴結的病患;TSH抑制及術後碘131治療對分化性甲狀腺癌的預後有改善;甲狀腺髓質癌一開始宜以甲狀腺全切除加上頸部中央淋巴清除,測量血清抑鈣素濃度有利於追蹤這些病人;分化不良性甲狀腺癌的預後最差,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

[轉貼] 台灣癌症防治網 甲狀腺癌的同位素治療

原文出處: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16&blogId=1

甲狀腺癌的同位素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仁德主任 2008 七月 01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因此器官內細胞發生病變的機會也很大。一般而言,約有十分之一的民眾可能發生甲狀腺結節,其中又以女性佔為多數。在這些病例中約有5%是臨床上有意義之甲狀腺癌。在甲狀腺癌之病例中以乳突性甲狀腺癌與濾泡性甲狀腺癌為最多。尤其是前者可佔到70%,這兩種甲狀腺癌均屬分化較良好之癌症。也就是說他們的細胞分裂比較慢,且保有許多甲狀腺正常細胞之特性。正常的甲狀腺細胞由於要合成甲狀腺荷爾蒙,因此需要碘做為原料。甲狀腺細胞有特異之蛋白質,可以由血液中攝取碘,它比身體其他細胞攝取能力高到20至40倍。乳突性及濾泡性甲狀腺癌細胞和正常甲狀腺細胞相比,雖攝取碘的能力沒那麼好,但仍比身體其他細胞高得多,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可以利用此特性以同位素碘來治療這兩類之甲狀腺癌。

說到同位素,許多人或許就會聯想到核能電廠,輻射鋼筋...等等可怕的東西。說來不錯,如蘇聯車諾比事件,至今仍留下不可抹滅的痛苦回憶。當地小孩目前已經証實發生甲狀腺癌的比例激增許多,但放射線同位素如能善加利用,在醫學上,對人類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則有莫大之貢獻。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對乳突性及濾泡性甲狀腺癌診斷之重要性。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所以不同是因在營養充足情況下,它會不斷地分裂與生長。更可怕的是癌細胞會順著淋巴液或血管到處亂竄,臨床上稱之為遠端轉移。就濾泡性甲狀腺癌而言,最可能發生轉移的部位是肺部與全身之骨骼。由於這兩種癌細胞會不斷分裂,但速度大多很慢,因此在轉移後,往往仍可控制很多年。病人在接受手術後一個月,對預後較不好的病人如腫瘤1.5公分以上,45歲以上,淋巴腺或軟組織有侵犯之病例,我們首先會給病人服用低劑量之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在24至48小時後,再作來全身掃描。若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因為它攝取了放射性同位素碘,此時便會在全身的掃描中顯影出來。由於同位素是攝影相當敏感,往往在X光尚未看到有癌細胞轉移,同位素攝影就可以看出來了。要了解病人是否有遠端轉移,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攝影方法進一步加以証實,如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甚至更先進之正子射出斷層攝影。癌細胞轉移的治療可考慮手術、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體外電療或化學治療等方式。臨床上需依不同之病例採用不同之治療方式,且有時需幾種方式搭配使用。以期得到最大之治療效果與最小之副作用。

若已發現病人體內有多處轉移,則唯一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高劑量之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由於乳突性及濾泡性甲狀腺癌之分化較好,相對的化療之反應便較差。應用高劑量之放射性碘治療病人須住院隔離,一般須住3至4天。理論上若多喝水,第一天85%之碘就會從尿液中排出。為了提高同位素碘之治療效果,若是正在服用甲狀腺素之病例,往往我們會要求病人停用4至6週,此時體內內生性之促甲狀腺素TSH才會上升,身體在此情況下,所服用之同位素碘131才比較容易被癌細胞吸收,如此才可達到治療之效果。然而在此過程中,病人沒有服用甲狀腺素,可能會產生嚴重之甲狀腺機能低下、水腫、畏寒、心跳減緩、新陳代謝率下降、月經不正常...等等不適之症狀,尤其在冬天會非常不舒服。由於目前有人工基因合成之促甲狀腺素,病人也可經由注射促甲狀腺素來提高癌細胞之對碘131之攝取而不需停用藥物。但因人工合成促甲狀腺素每次注射兩劑須新台幣4-5萬元,而且申請健保給付相當困難,因而大多自費使用。

總之,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對乳突性或濾泡性甲狀腺癌早期之遠端轉移的確可達到治癒之效果,然而對遠端轉移之末期只能達到一定程度之控制而無法治癒。

2009年4月21日

[轉貼]甲狀腺掃描--基隆核子醫學科

原文出處:http://www.cgmh.com.tw/intr/intr3/c23f00/product_11.html

前言

大多數人聽見”輻射”就聯想到”癌症”,而對其觀感也多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造成重大傷亡的負面印象。很少人知道,同一時期,西元1940年醫界的一篇研究文獻,重新燃起當時人們對輻射善良運用的信心。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放射碘診斷甲狀腺結節。至今,放射碘已在醫界廣泛使用五十年以上了,它的用途不只在診斷甲狀腺結節,更是甲狀腺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照顧成千上萬的病友,使他們免於癌症死亡的恐懼。

放射碘的臨床運用

甲狀腺組織是人體細胞中唯一可以攝取碘的器官。正常情況下,碘可以經由碘分子通道(NaI symporter)進入甲狀腺細胞,進一步合成甲狀腺素,調節生理作用,以維持人正常的代謝功能。碘-131為碘的一種放射同位素,會同時釋放γ及β兩種放射線,也可經由碘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細胞。其中,γ放射線穿透力較強,利用輻射偵測器,醫師可以從體外偵測甲狀腺細胞攝取碘-131的數量以及範圍,以瞭解病患甲狀腺的功能,用於鑑別診斷甲狀腺癌,甲狀腺囊腫,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病症。

碘-131也可以釋出穿透力較弱的β放射線,可以在短距離(1mm)內破壞細胞組織,故當碘-131利用碘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癌細胞後,可做近距離的標靶放射治療,以破壞癌細胞。由於碘-131只會經由甲狀腺細胞上的碘分子通道進入細胞,對於非甲狀腺細胞並無破壞力,除了療效顯著外,副作用也較一般化學藥物小。甲狀腺癌常見的兩種細胞型態:包括甲狀腺乳突癌 (Papillary cancer) 以及及濾泡癌 (Follicular cancer) ,皆屬於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佔所有甲狀腺癌的90%左右,這些癌細胞皆保有攝入碘的功能。其中,乳突癌較容易經由淋巴轉移,而濾泡癌較容易經由血液往遠端轉移,兩者皆不易以手術根除。因此,甲狀腺癌病患在手術切除甲狀腺組織後,碘-131就成了治療癌細胞的最佳選擇。通常,病患在常規追蹤治療下,多可以終身保有正常的生活品質。

碘-131在甲狀腺癌的運用,包括:偵測轉移病變、手術後甲狀腺殘餘組織的清除(ablation)、以及及轉移病變的治療。

A. 碘-131全身掃描(I-131 cancer work up)

只要確定診斷是甲狀腺癌符合腫瘤大小超過1.5公分、屬多發性、濾泡型、有血管侵犯、或有遠端轉移等情形之一者,外科醫師多建議先做兩側甲狀腺切除。病患在手術後4-6週後,口服2~5mCi的碘-131施行全身掃描,以偵測是否有甲狀腺殘餘組織、或是遠端轉移。一般而言,若檢查發現有甲狀腺殘餘組織,可利用碘-131清除。若有肺臟或是骨頭的遠端轉移,則應進行大劑量碘-131治療。碘-131全身掃描在施行前4-6週必須停止補充甲狀腺素,以及避免食用含碘食物,以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以及甲狀腺癌細胞對碘-131的攝取能力。少部分病患在停用甲狀腺素期間可能會產生身體不適,症狀包括:疲倦,便秘,憂鬱…等等。對於無法忍受這些不適的病患,現在已有人工合成的甲狀腺激素(rhTSH)可以在不停用甲狀腺素下,輔助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攝取碘-131的能力。

碘-131全身掃描結果顯示,甲狀腺腫瘤復發合併轉移至:肺臟,腰椎骨,以及骨盆腔。

 

B. -131狀腺清除治療(ablation)

在切除甲狀腺的過程中,為了不傷害到重要的組織如返喉神經、或是組織周邊的血管,或多或少會殘留一些甲狀腺組織。這些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可維持某種程度的甲狀腺功能。通常,在術後的碘-131全身掃描,可以偵測出這些殘留的組織。不過,這些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由於尚具有攝取碘-131之能力,會使得局部或遠方轉移之癌細胞攝取碘-131的能力相對下降,妨礙疾病的治療以及追蹤。因此,在進一步治療殘餘或轉移的癌細胞之前,得先利用碘-131清除這些殘留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一般使用碘-131的劑量為30-150mCi。30mCi稱為低劑量清除治療,大於30mCi稱為大劑量清除治療。依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規定,口服劑量大於30mCi以上,必須住院治療。

Mazzaferri等人經過35年長期追蹤研究940例甲狀腺癌病患發現,沒有接受碘-131清除治療的病人,35年所累積的復發率為38%,累積的死亡率為8.5%﹔有接受碘-131清除治療的病人,35年所累積的復發率只有9%,且無人因甲狀腺癌而死亡。這是因為清除治療可以破壞剩餘的正常組織、使得後續的碘-131全身掃描的敏感度增加、也可以提高甲狀腺球蛋白偵測癌細胞復發的特異性。此外,清除治療可以破壞未被發現的微小癌細胞病灶,並於治療後進行全身掃描,做為影像追蹤,對於甲狀腺癌病患的照護甚為重要。

C、大劑量碘-131狀腺清除治療

碘-131治療甲狀腺癌的效果雖好,但劑量大小的選擇往往是醫師與病患之間永遠難以求得平衡的拔河。一般而言,劑量的選擇主要依據原發腫瘤大小、數目、有無血管侵犯、淋巴轉移...等來決定,有上述情形者,應首先考慮使用大劑量碘-131治療。目前醫界的共識,一次大劑量的碘-131治療,較多次低劑量的碘-131治療效果為佳。此外,一開始就給予大劑量的方法來清除殘留的甲狀腺組織,成功的機會越大,未來需要重複給藥的機會也越低。由於碘-131治療 的併發症相當輕微,一次徹底解決的方式值得推廣。至於大劑量碘-131的活性應該給多少,從100 到200 mCi 都有學者報告過,遵從專業醫師指示,以安全範圍內最高活性治療應為優先考慮。有學者報告使用碘-131的活性若大於90 mCi ,疾病復發的比率顯著降低。甲狀腺癌病患接受碘-131治療的適應症包括:無法開刀之原發性腫瘤、頸部開刀後殘餘之腫瘤、遠部轉移、頸部與縱膈之淋巴腺轉移、肺部轉移、以及再發甲狀腺癌。

為了進行大劑量碘-131治療,病人必須住院。國內只有少數醫學中心提供這方面的服務。目前,基隆長庚情人湖院區為台灣東北部唯一提供服務的醫院。以往病患一聽到需住院隔離多日,容易產生強烈的排斥感,現今病房的擺設多已朝向人性化設計考量,以情人湖院區為例,病房內也多設有電視,冰箱..等居家設備,配合窗戶採光的設計,病患已不至感到像監獄般的隔離情境。加上衛教病患如何利用多飲水等方式儘早排出體內多餘的碘-131藥物,可以達成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病患輕鬆的以最短住院時間完成治療計畫,一般皆可以在三天內達成上述目標。

通常大劑量碘-131治療沒什麼副作用,極少數病患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唾液腺炎、疲倦或頭疼。除非轉移之腫瘤極大,否則不會出現轉移部位腫漲或疼痛的現象,對於骨髓的影響則通常是短暫性的。碘-131治療引發白血病的可能性很低。另外,不孕也是病人會擔心的。研究指出,接受大劑量碘-131治療的病患,並不會造成生育力降低的現象,而且在專業醫師合理治療範圍下,並不會增加畸胎或死產率。出院後起居生活並無特殊注意事項,性生活也無限制,唯建議女性病患避孕六個月,男性病患避孕三個月。總之,以專業醫師指示在安全範圍內施行大劑量碘-131治療是必須的。

I-131病房的輻射安全考量

由於碘-131在服用24小時內約有76%的活性會隨排泄物、尿液、汗、唾液排出體外,因此碘-131病房除了屏蔽考量外,多設有專屬的抽氣設備及獨立的衛生系統,例如病患的尿液會先收集貯存於放射性廢液槽,待放射性衰減至政府規範的排放標準後再行排放。在病房內易污染處會覆上抗污吸水紙,用具可以用塑膠膜包裹,以方便下一病患入住時進行更換。醫院的照護團隊,包括輻射防護師,護理師、醫師,以及護理人員,在病患入、出院時,除衛教病患日常起居照護的注意事項外,也會對病房的環境作徹底的檢查、以及維護。上述作業都是以合理抑制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為考量,作為保障病患以及醫療人員的安全措施。

在住院過程中,病患常會詢問的問題包括:「住院期間家人是否可來訪?」「出院後和人接觸是否有危險?」「住院中所使用的用品是否有放射性不可帶回家?」等。以接受150mCi碘-131治療病患為例,早期醫院多會限制家屬的探訪,特別是懷孕婦女、以及未滿16歲的青少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新病房的設計多設置有隔離屏壁、以及視聽通訊裝置,暨可以滿足病患家屬探視的需求,又可以維護彼此的安全,限制家屬探訪的規定已經相對放寬。而病患在出院後,一般建議在一週內應與家屬保持一至二米以上距離,並分房睡覺,這些建議都是希望病患家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曝露。

替代檢查

雖然碘-131具備了診斷與治療的優點,但對於分化較差的腫瘤,效果相對有限,配合其它的檢查,例如葡萄糖正子掃描(FDG PET),便可以彌補這個限制,特別是臨床上甲狀腺球蛋白濃度高,但碘-131全身掃描卻找不出病灶的病人,近來的文獻報告已證實葡萄糖正子掃描有相當好的效果。該檢查在偵測腫瘤細胞上具有高的敏感性,特別是當腫瘤細胞的分化變差,代謝活性變高,侵襲能力變大、或是複製速率加快時。

結論

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藉由碘-131的照護,甲狀腺病患可以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加上大劑量碘-131的治療,以及全身掃描追蹤,病患多可以與疾病和平共存。即使癌細胞分化變差,也有葡萄糖正子掃描可以進行追蹤檢查。文獻上顯示碘-131在預防甲狀腺癌症再發與轉移上都相當不錯的效果,病患存活率都可以藉此有效延長。總之,碘-131治療在利弊考量下,絕對是利多於弊,以往令人畏卻的隔離病房,藉由新科技的引進,以及人性化的設計,在隔離又開放的空間內,病患可以「服的放心、醫的安心」,在漫長的治療路途中,可以用更輕鬆的心情面對

[轉貼]甲狀腺功能-健康檢查解讀-台灣健康資訊網

原文出處: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h-check/Thyroid-function.htm

甲狀腺功能健康檢查結果解讀

吳昭新 醫師 編輯 (by Jau-Shin WU, M.D., Ph.D.)  (Posted May 10, 1996; Last updated Dec. 18, 2004)

第八項 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參考值

T3:80~180 ng/dl;
Free T3:2.0~6.0 pg/dl;

T4:5.0~12.0 μg/dl;
Free T4: 0.7~2.1 ng/dl

TSH: 0.6~6.0 μU/ml

 

甲狀腺位於脖子(頸部)的前方中央,重量約為15 ~ 20公克,分左、右兩葉各約4公分長,2公分寬,中間由峽部連接,正常人的甲狀腺是摸不到也看不出來的。甲狀腺具有由血液中的碘生成兩種「甲狀腺荷爾蒙(激素)」,T4「四碘甲狀腺素」和 T3「三碘甲狀腺素」,的功能。甲狀腺荷爾蒙有促進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的作用而甲狀腺荷爾蒙的分泌是由腦部腦下垂體所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所控制。

沒有碘也就沒有辦法生成甲狀腺荷爾蒙,所以碘的來源是很重要的。人體的碘是從飲水及食物(如海產)而來,過多或過少之碘攝食都會引起甲狀腺的腫大。當所攝取的碘的量不夠時,甲狀腺的功能就會低下,而會刺激腦下垂腺增加分泌TSH(促甲狀腺素,其功能主要為刺激甲狀腺生長、發育及合成T3及T4),使甲狀腺腫大起來。以往台灣一些飲水中缺碘的地區,有不少人的甲狀腺腫大,因此政府規定在食鹽中加碘以後,因缺碘所引起的有甲狀腺腫的人口也就減少了。相反地當攝取過多的碘的時候,也會使甲狀腺自體免疫性疾病惡化,產生抗甲狀腺抗體,使甲狀腺腫大。此外,懷孕和青春發育期的女性,因性荷爾蒙之刺激,甲狀腺也會稍為種大,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要治療。所以絕對不可以單單甲狀腺腫大就自作聰明大量攝取碘,後果不堪設想,一定要找專家醫師做檢查後聽醫師的指示。

甲狀腺的疾病可以由是否具有以下三種情形,即有無(一)荷爾蒙分泌的過多或過少的症狀(二)甲狀腺的整體性腫大或(三)甲狀腺的結節性腫瘤,而分為幾類甲狀腺的疾病。甲狀腺疾病中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單純性甲狀腺腫(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三)結節性甲狀腺腫(四)甲狀腺囊腫和(五)甲狀腺癌等疾病。

其中是否有荷爾蒙分泌的過多或過少的情形則可以由以下幾項測定的結果來作判斷:

TSH、T3、 T4、 Free T4、Free T3.

1) 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 (TSH, thyrotropin ,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由腦下垂體所分泌,而有促進和協助甲狀腺,生成和分泌甲狀腺荷爾蒙,T3和T4,的作用,反過來,腦下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的分泌的功能,又由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濃度來控制調節,當血中T3、T4過高時,TSH的分泌會下降,當血中T3、T4過低時,TSH的分泌會上升,因此血中TSH值可幫忙醫師診斷甲狀腺疾病。

2) 甲狀腺激素 (thyroid hormone):

有兩種,各叫做T3 (triiodothyronine) 和T4 (thyroxin)。其中T4佔絕大部分,而T3的量則只佔T4的1~2 %,但其活性則為T4的5~10倍。在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絕大部份 (99.97 % 以上) 和叫做甲狀腺結合蛋白(TBG, thyroid-binding-globulin) 的血清蛋白結合在一起,而只有一小部份以游離的狀態存在血液中。T4絕大部分是由甲狀腺生成分泌出來,但T3則只有約20 %才是在甲狀腺生成出來,其餘則是在肝臟或腎臟從血液中的T4生成而來。游離型的甲狀腺激素才真正能發揮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因此游離型的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最能反映甲狀腺的功能。血液中,游離型的T4佔總T4的0.03 %, 而游離型的T3佔總T3的0.3 %.

甲狀腺結合蛋白會受性激素(性荷爾蒙)影響,而雌激素使甲狀腺結合蛋白升高,但是雄性素則使甲狀腺結合蛋白下降,因此懷孕時或女性服用避孕丸時都會導致甲狀腺結合蛋白的上升,身體為了維持自由狀態之FT4,FT3在正常範圍內,就會增加T4及T3的分泌,因此血中之T4及T3也隨著上升,但因為FT4,FT3正常,所以不會影響TSH,也不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

 

健康檢查時現在都只檢驗TSH、FT4、FT3三項和醫師的理學檢查,就這樣,甲狀腺的疾病大多可以篩選出來。當甲狀腺有疾病時另外再加上甲狀腺細針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FNAC)和超音波檢查和甲狀腺抗體檢查就可以診斷是哪一種甲狀腺疾病了。因為這是有關健康檢查的題目所以不深入說明有關各種疾病的診斷。

參考值:

(依檢驗方法而有一些差異)

TSH: 0.6~6.0 μU/ml

T3:80~180 ng/dl
Free T3:2.0~6.0 pg/dl

T4:5.0~12.0 μg/dl
Free T4: 0.7~2.1 ng/dl

2009年4月17日

2009/2/28 定期檢查報告

醫師:頸部的節結大小差不多,不過,有發現濾泡組織,建議開刀切除,我幫你介紹外科師醫。
ME:@#$%^.......冷涼卡好.....,該來的還是要來了。

Hyper cellular smear with follicular cells arranged in micro-&macro-Follicular pattern.
follicular neoplasm is suggested.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值 參考值
Free-T4 [游離甲狀腺去/Free T4](ng/dl) 1.520 1.0~1.8
TSH [甲狀腺刺激素](uIU/ml) 2.060 0.27~4.20

兩年前一次的健康檢查,得知在頸部在甲狀腺上,有發現一顆結節,SIZE不大也不小,從外觀看不出來,但遲早要進手術房切除,只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在這兩年來,每半年都乖乖的定期追蹤檢查,抽血、超音波檢查、細針穿透。

不過,之前都是在長庚檢查,不過,可能是長庚門診的人很多,加上掛號不容易,要固定在同一個師醫也很不容易,所以最近一年改到萬芳。

在最近半年,身體狀況是有比較差一些,明顯到在公司部門會議中,還被拿出來討論,我在說,還好啦!! 等最近大家忙完後,年底會安排時間去處理。

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也有跟醫師討論,為什麼別人是先試著吃藥控制,而我是直接建議開刀,之後也了解原由,因為我不是亢進,且加上細針穿針的檢查結果,發現有濾泡組織,但無法識別是良性或惡性??必需要切除下來進行化驗才知道。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可以大概分為四型:
甲狀腺乳突癌.
甲狀腺濾泡癌.
甲狀腺髓狀癌.
未分化型甲狀腺癌

一個月的甲狀腺素空窗期會令癌細胞更活躍也擴散更大!
目前有人工合成的TSH,採用的是肌肉注射,注射之後就可以直接安排進行碘131及掃描,掃描完就要採用高劑量甲狀腺素療程,才不會給癌細胞擴散的機會!唯一的缺點是:人工合成TSH很貴,一劑約一萬元,一次好像要兩劑,而且一般健保不直接給付,除非是醫學中心以上的醫院,可以專案申請健保局補助,而且是使用前一星期以上就要專案申請.

2009年4月5日

腳踏車花園在河邊

腳踏車花園在河邊
手術後,這幾天找了一天時,去淡水走走,本來想去拍一些貓狗,意外發現一間行動花店。

完整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robbin0919/3411851006/in/set-7215761625232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