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轉貼]甲狀腺掃描--基隆核子醫學科

原文出處:http://www.cgmh.com.tw/intr/intr3/c23f00/product_11.html

前言

大多數人聽見”輻射”就聯想到”癌症”,而對其觀感也多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造成重大傷亡的負面印象。很少人知道,同一時期,西元1940年醫界的一篇研究文獻,重新燃起當時人們對輻射善良運用的信心。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放射碘診斷甲狀腺結節。至今,放射碘已在醫界廣泛使用五十年以上了,它的用途不只在診斷甲狀腺結節,更是甲狀腺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照顧成千上萬的病友,使他們免於癌症死亡的恐懼。

放射碘的臨床運用

甲狀腺組織是人體細胞中唯一可以攝取碘的器官。正常情況下,碘可以經由碘分子通道(NaI symporter)進入甲狀腺細胞,進一步合成甲狀腺素,調節生理作用,以維持人正常的代謝功能。碘-131為碘的一種放射同位素,會同時釋放γ及β兩種放射線,也可經由碘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細胞。其中,γ放射線穿透力較強,利用輻射偵測器,醫師可以從體外偵測甲狀腺細胞攝取碘-131的數量以及範圍,以瞭解病患甲狀腺的功能,用於鑑別診斷甲狀腺癌,甲狀腺囊腫,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病症。

碘-131也可以釋出穿透力較弱的β放射線,可以在短距離(1mm)內破壞細胞組織,故當碘-131利用碘分子通道進入甲狀腺癌細胞後,可做近距離的標靶放射治療,以破壞癌細胞。由於碘-131只會經由甲狀腺細胞上的碘分子通道進入細胞,對於非甲狀腺細胞並無破壞力,除了療效顯著外,副作用也較一般化學藥物小。甲狀腺癌常見的兩種細胞型態:包括甲狀腺乳突癌 (Papillary cancer) 以及及濾泡癌 (Follicular cancer) ,皆屬於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佔所有甲狀腺癌的90%左右,這些癌細胞皆保有攝入碘的功能。其中,乳突癌較容易經由淋巴轉移,而濾泡癌較容易經由血液往遠端轉移,兩者皆不易以手術根除。因此,甲狀腺癌病患在手術切除甲狀腺組織後,碘-131就成了治療癌細胞的最佳選擇。通常,病患在常規追蹤治療下,多可以終身保有正常的生活品質。

碘-131在甲狀腺癌的運用,包括:偵測轉移病變、手術後甲狀腺殘餘組織的清除(ablation)、以及及轉移病變的治療。

A. 碘-131全身掃描(I-131 cancer work up)

只要確定診斷是甲狀腺癌符合腫瘤大小超過1.5公分、屬多發性、濾泡型、有血管侵犯、或有遠端轉移等情形之一者,外科醫師多建議先做兩側甲狀腺切除。病患在手術後4-6週後,口服2~5mCi的碘-131施行全身掃描,以偵測是否有甲狀腺殘餘組織、或是遠端轉移。一般而言,若檢查發現有甲狀腺殘餘組織,可利用碘-131清除。若有肺臟或是骨頭的遠端轉移,則應進行大劑量碘-131治療。碘-131全身掃描在施行前4-6週必須停止補充甲狀腺素,以及避免食用含碘食物,以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以及甲狀腺癌細胞對碘-131的攝取能力。少部分病患在停用甲狀腺素期間可能會產生身體不適,症狀包括:疲倦,便秘,憂鬱…等等。對於無法忍受這些不適的病患,現在已有人工合成的甲狀腺激素(rhTSH)可以在不停用甲狀腺素下,輔助提高殘餘甲狀腺組織攝取碘-131的能力。

碘-131全身掃描結果顯示,甲狀腺腫瘤復發合併轉移至:肺臟,腰椎骨,以及骨盆腔。

 

B. -131狀腺清除治療(ablation)

在切除甲狀腺的過程中,為了不傷害到重要的組織如返喉神經、或是組織周邊的血管,或多或少會殘留一些甲狀腺組織。這些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可維持某種程度的甲狀腺功能。通常,在術後的碘-131全身掃描,可以偵測出這些殘留的組織。不過,這些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由於尚具有攝取碘-131之能力,會使得局部或遠方轉移之癌細胞攝取碘-131的能力相對下降,妨礙疾病的治療以及追蹤。因此,在進一步治療殘餘或轉移的癌細胞之前,得先利用碘-131清除這些殘留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一般使用碘-131的劑量為30-150mCi。30mCi稱為低劑量清除治療,大於30mCi稱為大劑量清除治療。依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規定,口服劑量大於30mCi以上,必須住院治療。

Mazzaferri等人經過35年長期追蹤研究940例甲狀腺癌病患發現,沒有接受碘-131清除治療的病人,35年所累積的復發率為38%,累積的死亡率為8.5%﹔有接受碘-131清除治療的病人,35年所累積的復發率只有9%,且無人因甲狀腺癌而死亡。這是因為清除治療可以破壞剩餘的正常組織、使得後續的碘-131全身掃描的敏感度增加、也可以提高甲狀腺球蛋白偵測癌細胞復發的特異性。此外,清除治療可以破壞未被發現的微小癌細胞病灶,並於治療後進行全身掃描,做為影像追蹤,對於甲狀腺癌病患的照護甚為重要。

C、大劑量碘-131狀腺清除治療

碘-131治療甲狀腺癌的效果雖好,但劑量大小的選擇往往是醫師與病患之間永遠難以求得平衡的拔河。一般而言,劑量的選擇主要依據原發腫瘤大小、數目、有無血管侵犯、淋巴轉移...等來決定,有上述情形者,應首先考慮使用大劑量碘-131治療。目前醫界的共識,一次大劑量的碘-131治療,較多次低劑量的碘-131治療效果為佳。此外,一開始就給予大劑量的方法來清除殘留的甲狀腺組織,成功的機會越大,未來需要重複給藥的機會也越低。由於碘-131治療 的併發症相當輕微,一次徹底解決的方式值得推廣。至於大劑量碘-131的活性應該給多少,從100 到200 mCi 都有學者報告過,遵從專業醫師指示,以安全範圍內最高活性治療應為優先考慮。有學者報告使用碘-131的活性若大於90 mCi ,疾病復發的比率顯著降低。甲狀腺癌病患接受碘-131治療的適應症包括:無法開刀之原發性腫瘤、頸部開刀後殘餘之腫瘤、遠部轉移、頸部與縱膈之淋巴腺轉移、肺部轉移、以及再發甲狀腺癌。

為了進行大劑量碘-131治療,病人必須住院。國內只有少數醫學中心提供這方面的服務。目前,基隆長庚情人湖院區為台灣東北部唯一提供服務的醫院。以往病患一聽到需住院隔離多日,容易產生強烈的排斥感,現今病房的擺設多已朝向人性化設計考量,以情人湖院區為例,病房內也多設有電視,冰箱..等居家設備,配合窗戶採光的設計,病患已不至感到像監獄般的隔離情境。加上衛教病患如何利用多飲水等方式儘早排出體內多餘的碘-131藥物,可以達成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病患輕鬆的以最短住院時間完成治療計畫,一般皆可以在三天內達成上述目標。

通常大劑量碘-131治療沒什麼副作用,極少數病患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唾液腺炎、疲倦或頭疼。除非轉移之腫瘤極大,否則不會出現轉移部位腫漲或疼痛的現象,對於骨髓的影響則通常是短暫性的。碘-131治療引發白血病的可能性很低。另外,不孕也是病人會擔心的。研究指出,接受大劑量碘-131治療的病患,並不會造成生育力降低的現象,而且在專業醫師合理治療範圍下,並不會增加畸胎或死產率。出院後起居生活並無特殊注意事項,性生活也無限制,唯建議女性病患避孕六個月,男性病患避孕三個月。總之,以專業醫師指示在安全範圍內施行大劑量碘-131治療是必須的。

I-131病房的輻射安全考量

由於碘-131在服用24小時內約有76%的活性會隨排泄物、尿液、汗、唾液排出體外,因此碘-131病房除了屏蔽考量外,多設有專屬的抽氣設備及獨立的衛生系統,例如病患的尿液會先收集貯存於放射性廢液槽,待放射性衰減至政府規範的排放標準後再行排放。在病房內易污染處會覆上抗污吸水紙,用具可以用塑膠膜包裹,以方便下一病患入住時進行更換。醫院的照護團隊,包括輻射防護師,護理師、醫師,以及護理人員,在病患入、出院時,除衛教病患日常起居照護的注意事項外,也會對病房的環境作徹底的檢查、以及維護。上述作業都是以合理抑制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為考量,作為保障病患以及醫療人員的安全措施。

在住院過程中,病患常會詢問的問題包括:「住院期間家人是否可來訪?」「出院後和人接觸是否有危險?」「住院中所使用的用品是否有放射性不可帶回家?」等。以接受150mCi碘-131治療病患為例,早期醫院多會限制家屬的探訪,特別是懷孕婦女、以及未滿16歲的青少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新病房的設計多設置有隔離屏壁、以及視聽通訊裝置,暨可以滿足病患家屬探視的需求,又可以維護彼此的安全,限制家屬探訪的規定已經相對放寬。而病患在出院後,一般建議在一週內應與家屬保持一至二米以上距離,並分房睡覺,這些建議都是希望病患家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曝露。

替代檢查

雖然碘-131具備了診斷與治療的優點,但對於分化較差的腫瘤,效果相對有限,配合其它的檢查,例如葡萄糖正子掃描(FDG PET),便可以彌補這個限制,特別是臨床上甲狀腺球蛋白濃度高,但碘-131全身掃描卻找不出病灶的病人,近來的文獻報告已證實葡萄糖正子掃描有相當好的效果。該檢查在偵測腫瘤細胞上具有高的敏感性,特別是當腫瘤細胞的分化變差,代謝活性變高,侵襲能力變大、或是複製速率加快時。

結論

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藉由碘-131的照護,甲狀腺病患可以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加上大劑量碘-131的治療,以及全身掃描追蹤,病患多可以與疾病和平共存。即使癌細胞分化變差,也有葡萄糖正子掃描可以進行追蹤檢查。文獻上顯示碘-131在預防甲狀腺癌症再發與轉移上都相當不錯的效果,病患存活率都可以藉此有效延長。總之,碘-131治療在利弊考量下,絕對是利多於弊,以往令人畏卻的隔離病房,藉由新科技的引進,以及人性化的設計,在隔離又開放的空間內,病患可以「服的放心、醫的安心」,在漫長的治療路途中,可以用更輕鬆的心情面對

[轉貼]甲狀腺功能-健康檢查解讀-台灣健康資訊網

原文出處: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h-check/Thyroid-function.htm

甲狀腺功能健康檢查結果解讀

吳昭新 醫師 編輯 (by Jau-Shin WU, M.D., Ph.D.)  (Posted May 10, 1996; Last updated Dec. 18, 2004)

第八項 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參考值

T3:80~180 ng/dl;
Free T3:2.0~6.0 pg/dl;

T4:5.0~12.0 μg/dl;
Free T4: 0.7~2.1 ng/dl

TSH: 0.6~6.0 μU/ml

 

甲狀腺位於脖子(頸部)的前方中央,重量約為15 ~ 20公克,分左、右兩葉各約4公分長,2公分寬,中間由峽部連接,正常人的甲狀腺是摸不到也看不出來的。甲狀腺具有由血液中的碘生成兩種「甲狀腺荷爾蒙(激素)」,T4「四碘甲狀腺素」和 T3「三碘甲狀腺素」,的功能。甲狀腺荷爾蒙有促進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的作用而甲狀腺荷爾蒙的分泌是由腦部腦下垂體所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所控制。

沒有碘也就沒有辦法生成甲狀腺荷爾蒙,所以碘的來源是很重要的。人體的碘是從飲水及食物(如海產)而來,過多或過少之碘攝食都會引起甲狀腺的腫大。當所攝取的碘的量不夠時,甲狀腺的功能就會低下,而會刺激腦下垂腺增加分泌TSH(促甲狀腺素,其功能主要為刺激甲狀腺生長、發育及合成T3及T4),使甲狀腺腫大起來。以往台灣一些飲水中缺碘的地區,有不少人的甲狀腺腫大,因此政府規定在食鹽中加碘以後,因缺碘所引起的有甲狀腺腫的人口也就減少了。相反地當攝取過多的碘的時候,也會使甲狀腺自體免疫性疾病惡化,產生抗甲狀腺抗體,使甲狀腺腫大。此外,懷孕和青春發育期的女性,因性荷爾蒙之刺激,甲狀腺也會稍為種大,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要治療。所以絕對不可以單單甲狀腺腫大就自作聰明大量攝取碘,後果不堪設想,一定要找專家醫師做檢查後聽醫師的指示。

甲狀腺的疾病可以由是否具有以下三種情形,即有無(一)荷爾蒙分泌的過多或過少的症狀(二)甲狀腺的整體性腫大或(三)甲狀腺的結節性腫瘤,而分為幾類甲狀腺的疾病。甲狀腺疾病中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單純性甲狀腺腫(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三)結節性甲狀腺腫(四)甲狀腺囊腫和(五)甲狀腺癌等疾病。

其中是否有荷爾蒙分泌的過多或過少的情形則可以由以下幾項測定的結果來作判斷:

TSH、T3、 T4、 Free T4、Free T3.

1) 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 (TSH, thyrotropin ,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由腦下垂體所分泌,而有促進和協助甲狀腺,生成和分泌甲狀腺荷爾蒙,T3和T4,的作用,反過來,腦下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荷爾蒙的分泌的功能,又由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濃度來控制調節,當血中T3、T4過高時,TSH的分泌會下降,當血中T3、T4過低時,TSH的分泌會上升,因此血中TSH值可幫忙醫師診斷甲狀腺疾病。

2) 甲狀腺激素 (thyroid hormone):

有兩種,各叫做T3 (triiodothyronine) 和T4 (thyroxin)。其中T4佔絕大部分,而T3的量則只佔T4的1~2 %,但其活性則為T4的5~10倍。在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絕大部份 (99.97 % 以上) 和叫做甲狀腺結合蛋白(TBG, thyroid-binding-globulin) 的血清蛋白結合在一起,而只有一小部份以游離的狀態存在血液中。T4絕大部分是由甲狀腺生成分泌出來,但T3則只有約20 %才是在甲狀腺生成出來,其餘則是在肝臟或腎臟從血液中的T4生成而來。游離型的甲狀腺激素才真正能發揮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因此游離型的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最能反映甲狀腺的功能。血液中,游離型的T4佔總T4的0.03 %, 而游離型的T3佔總T3的0.3 %.

甲狀腺結合蛋白會受性激素(性荷爾蒙)影響,而雌激素使甲狀腺結合蛋白升高,但是雄性素則使甲狀腺結合蛋白下降,因此懷孕時或女性服用避孕丸時都會導致甲狀腺結合蛋白的上升,身體為了維持自由狀態之FT4,FT3在正常範圍內,就會增加T4及T3的分泌,因此血中之T4及T3也隨著上升,但因為FT4,FT3正常,所以不會影響TSH,也不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

 

健康檢查時現在都只檢驗TSH、FT4、FT3三項和醫師的理學檢查,就這樣,甲狀腺的疾病大多可以篩選出來。當甲狀腺有疾病時另外再加上甲狀腺細針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FNAC)和超音波檢查和甲狀腺抗體檢查就可以診斷是哪一種甲狀腺疾病了。因為這是有關健康檢查的題目所以不深入說明有關各種疾病的診斷。

參考值:

(依檢驗方法而有一些差異)

TSH: 0.6~6.0 μU/ml

T3:80~180 ng/dl
Free T3:2.0~6.0 pg/dl

T4:5.0~12.0 μg/dl
Free T4: 0.7~2.1 ng/dl